简体 | 繁體
 
...
 
【三院一线】挺进天山
2024年06月21日 15:21 访问次数:

为深入贯彻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,助推四大战略实施,自然资源调查院聚焦地勘主业,承担的新疆巴州某地质勘查项目于6月初正式启动,这是目前公司在做项目中,海拔最高、工作环境最艰苦、自然条件最恶劣的项目。

在这里,高大巍峨的雪山下孕育着峡谷平原,水流湍急的冰川河谷中矗立着千年不倒的胡杨,常年的风沙孕育着形状百态的风蚀地貌。这里是天山中部萨阿尔明山,也是项目作业区。

今天,让我们一起跟随笔者视角,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挺进天山。

 

初夏时节,中原大地已经桃红杏黄、瓜果飘香,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,丰收在望。我们一行6人,带着对天山的憧憬,满怀着丰收的期盼,斗志昂扬一路沿着古丝绸之路前行,计划前往本次项目所在地——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萨阿尔明山。

 

万全的物资准备

工作区位于萨阿尔明山,地处天山中部,属于海拔超过4000米无人区,没路、没电、没信号。这是项目组去年初步踏勘时了解到的实际情况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物资保障是项目成败的基础。

卫星电话、发电机、燃油、床、被褥、办公用品、野外医疗物资……”抵达后第二天,项目负责人李俊立即着手,在巴州首府库尔勒,采购各类必需品,大到电器设备,小到铅笔橡皮。

散装燃料在新疆是管控物资,项目区交通极其不便,发电机、车辆使用燃油需要大量储备。李俊前往项目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相关手续时,派出所大姐了解到我们要前往萨阿尔明山常驻,诧异问道去那儿干什么,无人区一个人都没有,悬崖陡峭,那么危险,还是不要去为好!当她了解到项目概况,得知我们要在山上常驻好几个月后,大姐连连夸赞,热心叮嘱我们注意事项,耐心帮忙协调物资,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。

截止67日,项目组采购的满满4皮卡车物资已经准备妥当,整装待发,等待第二天进驻作业区。


壮美的沿途风景

68日早上7点,项目组从临时驻地出发,驱车前往作业区,这条在天山脚下蜿蜒穿梭的路可以说让人悲喜交加,开始的110公里是高速、国道,柏油路面宽阔而平整,枝繁叶茂的白杨树在道边郁郁葱葱,路边牧场的牛群在河岸边自在休憩。车辆行驶在高原草甸,景色美不胜收。

接下来的50公里是去项目区的戈壁道路,时不时还会看到当地牧民驱赶着羊群在路边行走,我们不是维吾尔族人,是蒙古族土尔扈特人。我爷爷的爷爷可能还是在新疆长大,东归后一直在这里定居。牧民道尔吉一边介绍自己,一边和我们拉家常。

远眺,遥远的山巅云雾缭绕,依稀可见朦胧的乌鲁木齐河发源地天格尔峰;近处,团团白云在蓝天悬停,仿佛抬手可触。笔直的道路仿佛直通前方雪山之巅,虽然渺无人烟,但颇有大漠孤烟直的壮丽苍凉。置身此景,路途虽远却并不感到寂寞。


颠簸的崎岖山路

930分,随着手机信号的消失,我们来到了最为艰苦的路段,也就是最后去项目区的60多公里道路,车辆要在直线距离不到30km的范围内,从海拔1000多米,爬升至海拔4000米。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容下一个车身宽,60多公里的行程有近30公里临近悬崖,过半都伴有犬牙交错、怪石嶙峋的路况。载着各类物资的车辆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以每小时不到8公里的速度往前推进。

这条路最早是牧民翻越天山放牧迁徙时的通道,多数路段仅骡马可通行,后来逐渐拓宽修整成砂石路,随着雨水和雪山积水的冲刷,道路崎岖泥泞,水毁路段处处皆是,汽车只能像走平衡木一样沿着相对平滑的石块缓慢前行,部分路段一边是深达近百米的深渊,另一边的山峦上大小不一的石块随时落下,车辆在一车宽的山路间爬行,着实让人心惊肉跳。


短暂的中途休整

当我们的汽车穿过河谷岸边的胡杨树林、越过海拔2800米的高原草甸、跨过落差超过80米的瀑布后,眼前豁然出现了一幅壮丽得让人屏住呼吸的画卷。

高山之下,一池碧蓝如洗的不知名湖泊豁然开朗般呈现在眼前,如同镜面般的湖面泛着蓝光,倒映着若隐若现的雪山,野生的獭兔或三五成群,或你追我赶在湖边草地嬉戏,我们仿佛从不毛之地突然穿越到人间仙境。 

这里也是我们前往项目区的预定中转地。此时已是1225分,大家稍作休整,拿起干粮补充体能。

休整间隙,我问大家:过了这个湖,就到了最为艰苦的作业区了,接下来的日子靠咱们在无人区相互依靠了。有什么话想说的没有?

于是,就有了下面的镜头:

坚决完成任务,安全带伙计们回家!项目负责李俊说。

我是党员,我要当好表率,和大家一起干好项目。范金伟目光坚毅。

人老心不老,雪山不管有多高我照样爬的上去!项目组年纪稍大的张桂昌笑声爽朗。

第一次在这种地方干活,也是一种学习,我得积累好经验。年轻的胡玉峰斗志昂扬。

保驾护航交给我,你们就放一百个心吧。司机朱海祥拍着胸脯说道。

正如大家所说,我们的地质队员,无论何时,面对困难挑战想到的唯一方式,就是如何去克服它!

 

变换的高原天气

13时,大家休整完毕再出发,又历经2个多小时,于1515分抵达项目预定驻扎地。

从车辆驶出柏油路面,到抵达预定地点,一共用时4个多小时。我们出发时山下是骄阳似火、热浪袭人,但到了海拔4200米的项目区,已然是寒风凛冽、落水成冰,起伏的山峰银装素裹,肃穆冷寂。

8—10日,利用三天时间,我们的车辆在崎岖的山路往返6次,将全部设备物资运抵工作区,在大家齐心协力下终于完成了项目部组建。

在此期间,我们遇到了3次中雨,1次冰雹,2次中雪。白天高原上的紫外线照射得皮肤发红发紧,晚上0度的寒风,吹得帐篷呼呼作响。

高原工作就如同让大家在缺氧环境中做高强度无氧训练,项目组全体成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,但大家都咬着牙,坚持适应高原环境,努力克服身体极限,争取早日完成既定任务。

 

执笔至此,已是亥时。此刻的项目区,天色刚暗,除了发电机的轰鸣,其他一切都是那样的寂静和安详。笔者回忆着一帧帧戈壁与雪山的画面,想起我们的地质队员奋战在雪山之巅的场景,不禁深深地思考:

我们的同志,秉承老一辈地质队员“三光荣四特别”的精神血脉,在新时代的边疆建立新功,我为有这样的同事而自豪!他们把自身价值与崇高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,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极端环境下,沿着老一辈三院人的足迹继续奔波在祖国各地。或许他们负疚于父母妻子,但是,他们无愧自己身上背负那份责任,在为地质事业奉献的同时,也实现着人生价值。

我衷心祝愿我最亲爱的同事:希望大家顺利完成任务,找到富矿的梦想早日变为现实。

(自然资源调查院供稿)


河南省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©2021-2022
地址: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132号天一大厦22层 电话:0371-58527657 传真:0371-60135903 邮编:450000
地址:信阳市东方红大道527号 电话:0376-6795111 邮编:464000 邮箱:hnsdkjdksy(at)163.com
网站备案号: 豫ICP备18027186号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4/06/21 15:47:06